生活哲學 : 勇於不敢 - 自尊與尊嚴 / 文:紀白
2017-03-23
 

  喜歡與人較量的人,他的自尊心強嗎?


  爭吵的兩個人,為了顧全大局,其中有一方先退讓,你認為,誰贏得尊嚴?


  翻看報紙,看看現今的社會,家暴、霸凌、性侵害的事件愈來愈多,發生的年齡層也愈來愈小。我常常想,剝奪、踐踏別人的自尊與尊嚴,真的會讓自己快樂?難道霸凌別人,就能顯示自己是強者?

 


  自尊,是人類心靈極易觸動的區域,建構在對他人的認同及肯定的表徵。


  而自尊到底為何物?為何許多人逞匹夫之勇,只為虛偽的面子及表象,而爭的你死我活,甚至兩敗俱傷呢?


  尊嚴,是建立在自由、理性及智識的基礎上。以個人而言,可說是創造自我的價值,所以,並非每個人的尊嚴皆是平等的。尊嚴的概念,常被後人用於政治、經濟、法學、倫理、道德、醫學、生命工程、人文關懷等學說的討論中。

 

  現代人提倡尊嚴,而尊嚴並非只是口號而已。試問,極權國家、霸凌者,可有尊嚴的概念?


  西方哲學,在17世紀左右,開始探討人性尊嚴的課題。而早在三千多年前,李耳《道德經》「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即從「敢」與「不敢」,是利,是害?刻劃出自尊與尊嚴,孰輕、孰重?

 


  古籍中,有幾段關於自尊與尊嚴的故事……


  漢朝的建立,劉邦身邊三位賢才良將,張良、蕭何及韓信,功不可没。


  年輕時的張良,將亡國之恨,以無謀的血氣之勇,於博浪沙一擊後,隱命於下邳。沈寂的他,偶遇圯上老人,而老人以「忍」及深謀遠慮的「不敢」之術授之,成就了張良日後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謀略,以及名留千古的尊嚴。


  歷史上,韓信是位用兵靈活卓絕的軍事戰略奇才。年少時寧受胯下之辱,也不願挺身拔劍捍衛自尊,當時的勇於「不敢」,造就日後助漢王劉邦奪得天下,也贏回了年少時受辱的尊嚴。而後,却因得意於驕慢與自尊的假面之中,而引來殺機,以致無善終的下場。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放下身段,彎腰下去,會發現,那地上沒人撿的東西,才是自己 -- 無價的尊嚴!

 

 

轉載自:
http://www.grand-tao.org/hotinfo.php?id=390
http://www.grand-tao.org/ 汰塵雜誌

arrow
arrow

    Abel Wu的汰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