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
http://www.grand-tao.org/hotinfo.php?id=390
http://www.grand-tao.org/ 汰塵雜誌

相傳老子為中國周朝春秋時代的思想家,著有《道德經》一書流傳後世,雖然只有短短五千個文字,其內容博大精深,教後世學人窮理藏跡安天下,內容包含宇宙觀、治國理念、自然及人生的哲理,二千多年來無人可改動一字,被奉為是道家的重要經典之一,他的學説更被後世莊周、楊朱等人發展成玄學,所以後人遵奉他為道家學派之宗師。研究道德經首先要了解作者當時所在的時代背景,本書分為上冊道經及下冊德經兩個部分,上冊道經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所著,下冊德經為後世文人所著假託老子之名,故合稱道德經。因年代久遠老子生平不詳已經不可考,但較被大家所接受的說法是於《史記》一書的《老子韓非列傳》中所記載,老子的出生地是在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曾擔任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陽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國家檔案。《漢書》、《後漢書》及《資治通鑒》也都沿用了司馬遷的記載,這也是目前道教界的共識。但1991年時安徽省渦陽縣教師楊光在《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上投稿《老子生地考辨》一文,得出老子「生地在今安徽省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的結論。

另一派的說法是老子生活於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建之期間,為殷商亡朝之遺臣,西周取代殷商之後被周武王延攬留任擔任「柱下史」一職(柱下史是周、秦時之官名,傳至漢朝以後稱之為御史),在朝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掌理朝政、卜筮、祭祀等重要的國家大事,參與了殷、周兩室「朝綱制度」的建立及執行,除了飽覽經綸外,也具有高人一等的智謀及分析能力,並懷有高風亮節德行。商朝人及周朝人尊崇天地、敬鬼神、祭祀祖先,君權神授以天領政,凡是重大政策都要卜卦,而周室執政者以天子自居,爾後歷朝皇帝皆以天子自稱,所以祭天、卜筮與拜祖先為國家大事,所以主事之人必須要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知今,而老子正是當時的不二人選。武王推翻殷商後在位四年後即因生病而逝世,其子成王即位時因年紀尚幼無法掌管國家朝政,由攝政王(周公)輔佐,是時周室問鼎中原天下版圖初定,各地諸侯與殷商遺民間多有蠢動相互角力明爭暗鬥,老子在當時察覺發現攝政王(周公)想取而代之的狼子野心,於是攝政王(周公)欲急於鞏固權力而爆發諸侯及宮廷間之政治鬥爭,因此老子棄官而去西出函谷關,出函谷關之際被當地關令尹喜求留,在當時總結一生思想精華,留下五千言著作後倒騎青牛而去。

《道德經》一書可謂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以《易經》思想為全文基礎,涵蓋天、地及人三才,《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易、《歸藏》易及《周》易,《連山》據傳是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的易,成書於夏朝,以「艮」卦為首,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殷商朝代用以占筮,坤卦為主,周朝之後以《周》易思想為主流盛行於朝野,《連山》、《歸藏》兩易就此失傳,僅能於古籍中尋得隻言片語,老子承商啟周,而周文王演六十四卦時《周》易尚未大興於朝野,有鑑於此,《道德經》一書應以《連山》、《歸藏》兩易為中心思想,再參酌《周易》理論而為其雛形,提出以「無為體、有為用,天道為體、萬物為用」及「無為而為」的想法,並引申勸戒為政當權者應該「順天道應稷民」,並告誡當時的攝政者應以殷商的滅亡為鑑,放棄為一己之利而不斷衍生的爭鬥,今日是非明日是,應以社稷人民為重,否則政權將難以長治久安。後世文人將其中心思想不斷推廣應用,涵蓋範圍包括了政治、社會、文化、宗教、思想、哲學、心理、人文、玄學、靜坐養生、修行、處事、企業經營、軍事等各個層面,無不受到《道德經》思想的影響。

道德經開宗明義所講的就是大「道」,大「道」指的是天地未開時之渾沌極元能量,在周朝初期「易」字還沒發明,一直到戰國時期才有「易」字出現,「易」為上日下月的組合與一陰一陽謂之道相呼應,所以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才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故我們可以推論大「道」與「易」所言同物,但如果再嚴謹的細分之下,「易」的變動原理是道德經裡的「可道」部分。另「道」字拆解開來左為辶字旁為車、上為一陰一陽、下為自己的自,解釋為一陰一陽天然之定律自我運行運作,它可以是一個軌道通往過去和未來,研究過去已發生的事是窮理,當瞭解道的軌跡源理後,往未來可依據過去的基礎軌跡開創無限的可能,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即渾沌、返璞歸真的「真」或佛家的「佛」相同,都是指渾沌極元之能量。

arrow
arrow

    Abel Wu的汰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