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grand-tao.org/hotinfo.php?id=390

http://www.grand-tao.org/ 汰塵雜誌

 

老子因此章一開頭分別敘述「道」與「名」、「觀無」及「觀有」,恐後世學人把「無」跟「有」二個字看做兩個不同事物,所以加以解釋怕有所混淆,「此兩者同」。意謂我觀無,不只是單單觀無,以觀虛無體中,而含有造化生物之妙。我觀有,不只是單單觀有,以觀萬物象上,而全是虛無妙道之理,是則有無並觀,同是一體,故曰,此兩者同。怕人又懷疑兩者既同,如何又稱有、無之名,故再釋之曰,「出而異名」。意謂虛無道體,既生出有形天地萬物,而無陰不生無陽不長,必因無以生有,無不自無,因有以顯無,此乃有無相生,陰陽相依,陰為陽所用,陽為陰所用,故曰出而異名。後續恐人又疑既是有無對待,則不成一體,如何謂之妙道,故釋之曰,同謂之玄,指的是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合生的玄妙,故則以天地同根,萬物都是道體的展現,當我們體會這樣的道理,豈不讚嘆道的玄妙呢!

 

當極原能量的無極,發展出太極,而太極衍生出此章的道與名,道衍生出可道與非常道,名衍生出可名與非常名,這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原理,是玄之再玄的表現,而萬物只是一個代稱,意謂無限的發展及無限的可能,但在無限發展的與無限可能的擴充下,我們還是可以憑著觀妙與觀徼,溯本追源的體察臨界原點的初元存在,這個初元就是道的存在。故道家道教的先賢們所追求的與道合真,就是研習各種修行之方法,進入「道」這個奇妙法門的關鍵與鑰匙。魏晉南北朝煉丹大師譚峭言「化虛為神、化神為氣、化氣為形,無形往有形,萬物之所以塞。化形以養氣、化氣以養神、化神以養虛,萬物之所以通」,所以修道之方為能與道合真必須由形即物質形體逆向回歸至虛也就無的道界,後世佛家在中土第一部經典法華經亦謂,佛為一開三,為唯一佛乘而開三乘。三乘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乘最終的目的,就是佛乘,為一開三即開權顯實,唯一的實法就是佛乘,由色界進入法界就是開權,由法界進入佛界是顯實才是最終點,而佛也就是道。雖然老子描述道之入門工夫是有無同觀在於徼與妙的訣竅,但在過程中若不能忘心忘跡,雖妙不妙。殊不知在大道體中,不但已經屏除一切有無之名,抑且遠離玄妙之跡,故曰,玄之又玄,斯乃造道之極也。

 

第一章實是道德經全篇精華之所在,其他章節皆是補強舉證或延伸的說明與運用,此章第一部分由大道的演進過程開闢老子的宇宙觀,將周室以前易經的智慧融入於內,有系統地將道的軌跡展現在我們眼前,並闡述天地之先與萬物之母的無跟有與陽跟陰之間邏輯關係,對於日常生活中有跟無要窮其徼與妙,無非是教導我們要窮理及感應道存在即入道方法,當我們了解到大道的有無之玄妙變化,依此安身立命感應天地氣場的變化,站在先賢過去的基石上,開創未來無限的可能。自從十八世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做了一個古今聞名的風箏實驗,發現了電流及相關原理,科技從此突飛猛進,但造成現代人類重於科技物質即名跟有的實現,忽視了精神層面即道跟無的開發,導致現代人精神空虛許多文明病,與爭權奪利的弊端因而產生,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不但是我們養身修道的法門,也是心靈精神層面的修補方法。道德經無非是老子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瑰寶,不只是道教的經典,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兩千多年來尚未有後世學人能夠研讀透徹其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若我們能理解其隻字片語將是終身受用無窮。

arrow
arrow

    Abel Wu的汰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